博物館的防雷接地工程需綜合考慮外部防雷和內部防雷,具體實施要點如下:
接閃器安裝
設置方式:在建筑頂部的突出部位設置采用熱鍍鋅鋼管制作而成的接閃桿,在建筑的屋面、屋檐及女兒墻等部位設置接閃帶,并利用接閃桿、接閃帶以及金屬屋面共同組成接閃器,以有效承接直擊雷放電。
安裝要求:對于古建筑,要盡量不破壞古建筑的原貌,最初安裝避雷針時,接閃器的線路都隱蔽在屋檐的筒瓦下。
引下線設置
材料選擇:可將建筑鋼結構或結構支柱的鋼筋用作引下線。
連接方式:引下線要與接閃器、接地裝置焊接牢固,以確保將雷電流順利從接閃器引導至接地裝置。
接地裝置安裝
材料選擇:可采用建筑鋼筋混凝土基礎結構的鋼筋作為接地裝置。
安裝要求:接地體應圍繞被保護的建筑物敷設,將雷電流安全引入大地。接地電阻一般要求4歐姆以下,古建筑環境及土質條件特殊時,建議采取分布式接地網技術,使部分關鍵節點的接地電阻降低到5Ω以下。
電磁屏蔽措施
屏蔽對象:建筑結構及建筑內的機房、電子設備、電氣線路等均應采取電磁屏蔽措施,并且要布線合理。
屏蔽要求:防雷區的數越高電磁環境的參數越低,應將要保護的空間劃分為不同的防雷區,以規定各部分空間不同的雷擊電磁脈沖的嚴重程度和指明各區交界處的等電位連接點的位置。
電涌保護器配置
配置部位:在博物館建筑內的網絡機房、計算機房、安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等重要部位以及低壓供電系統還應配置電涌保護器。
配置目的:避免遭受因雷電流導致瞬時過壓的電涌造成的破壞。
保護原貌:施工工藝要做到“微創”“可逆”,以免破壞歷史建筑的原始結構和裝飾。例如,采用可拆卸式接地極、利用微鉆或激光定位等技術,減少對古建筑本體的干擾。
整體協調性:防雷系統的布置需與建筑的結構、材質和風格相協調,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建筑的文化、藝術和歷史價值,避免因設備外露或線路布置不當而影響古建筑整體美感。
環境適應性:古建筑多位于老城區、風景區或自然保護區,施工時必須充分考慮周邊環境與土質、電化學腐蝕等問題,選擇耐腐蝕、適應性強的材料和構件。